010-62313112 zhongyanzhongxin@caace.cn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动态>>正文

北大附属幼儿园园长谈“小学化”治理:“起跑线”思维该换了!


发布时间:2018年08月14日 10:27 点击率:


15342108674358mPFDY.jpg

近期,教育部印发《关于开展幼儿园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《通知》主要治理任务为: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,纠正“小学化”教育方式,整治“小学化”教育环境,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,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,且就治理任务提出了相关治理步骤及组织实施方式。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为响应社会需求,让社会大众关注未来儿童发展,推广这方面理念,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儿童发展,特邀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王燕华园长进行有关《通知》的采访。

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是北京市一级一类市级示范幼儿园,该园教师与家长对《通知》十分支持。身为海淀区幼儿园督学,王园长多年来致力于幼教事业,对海淀区整体幼儿园情况比较了解。

幼儿园“小学化”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

无论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,还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,王园长都认为幼儿园“小学化”的教育方法有害无益,值得坚决抵制,以长久的身心健康损害为代价去追求一时的成绩提高明显得不偿失。

“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评价,幼儿园‘小学化’违背了儿童发展基础教育的初衷。”王园长表示,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。学会生活、快乐生活,有利于为孩子今后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。如果按照小学模式提早开展课堂化教育,则明显是与孩子天性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。

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,过早接受超纲知识教育容易让孩子压力过大,带来心理伤害,甚至造成心理疾病。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,过重的学习压力负担将会大大挤压孩子游戏和体育锻炼的时间,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自由成长的空间。”王园长总结到。

153421091550606B7aX.jpg

幼儿园“小学化”根源探寻

目前,有的幼儿园可能或多或少存在“小学化”现象,究其原因,王园长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起了主要作用。

社会观念上,一些家长受大环境影响,对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这一观念产生深度认同感,并且将“起跑线”这一理念贯彻到幼儿教育阶段,有意让孩子过早接触课堂式教育或是参加各类补习班,以期提前应对升学压力,初衷是好的,但是手段确实是不适宜的。

谈及升学压力,王园长指出,我们的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,现状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。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个别的小学还在进行“幼升小应试”,同时社会上还有一些无照机构和培训班,这都在客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判断。家长身处被动的大环境下,难免受到影响,很多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不甘心孩子输在所谓的“起跑线”上。这些无照机构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,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隐患,也很令人担忧。

这也说明,“幼升小”红线制度要严格落实,当前政策对这些无照无证非法机构的管控力度仍需加强,并且要加大力度打击各类无证照的,有极大隐患的地下“黑培训班”、“黑幼儿园”。

此外,科学幼教的理论也要逐步向社会推广,要让教育理论服务教育制度,让幼教行业从业者以及家长都能理解什么是该做的,什么是不该做的。

当前幼教行业优秀师资人才缺失,一部分幼师比较缺乏专业知识指导以及从业后的职业教育能力提升。极个别的幼儿园为压缩成本甚至雇佣无证教师。这些问题都应继续热切关注并予以解决。

1534210990550wCpSX3.jpg

仅解决“小学化”是不够的,重要的在于建设完备的幼教职业体系

在出台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政策之后,关于接下来该如何建立新的,科学的,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完善幼教体系,对此王园长提出,就海淀来说,在北京市教委、海淀区教委严格的政策和指导下,绝大部分幼儿园目前已经做得非常好,比如纳入职称评定、业务考核以及督学工作体系等,都是非常有成效的措施和方法。因此,我们首先要靠严格的政策去规范巩固专项治理的效果。

其次,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建设,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及薪资水平,完善职业发展体系,都需专业的科学研究来支撑,而这不能仅依靠行政力量,还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源。

在国家大力投入资源之外,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协助,有培训资质的合格职业培训机构,应当看到当前幼教职业教育的空缺,并主动介入;同时政府也可以考虑在“国培”范围之外提供一定的职业教育津补贴,并将其纳入职称考核体系,提高幼教从业者主动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。

在此基础上,更重要的是要着力提升幼教整体行业的社会地位,如幼教的薪资待遇至少要达到一般教师的标准,职称等级评价体系要更公平,高等教育对幼教专业要更加重视,推出更多的本、硕、博相关专业,社会化职业培养体系要更完善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幼儿教育事业中来,尤其是教育一线上来。

“不仅要国家支持,更是要将群众的力量贡献到幼教事业中去,将其转换成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,让群众拥有社会责任心,共同维护幼儿教育的发展。”王园长呼吁。

153421112898215tTDw.jpg

(王园长在介绍北大附属幼儿园出版的幼儿教育书籍)

幼教未来应做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

《通知》的发布,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幼儿教育,对于未来幼儿教育的展望,王园长认为理想中的幼教,要让孩子身心和谐发展。

为了让孩子身心和谐发展,幼儿园不仅要让孩子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,更是要让孩子学会“生活”,让孩子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,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身心健康、热爱生活。

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北京市的绝大多数幼儿园,多年来均能认真执行和贯彻《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和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精神坚持依法办园,依规办教育。始终坚守幼儿园培养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,促进孩子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,杜绝小学化,杜绝揠苗助长现象。

北大幼儿园坚持认为,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,游戏是其主要活动内容,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,并在贯彻快乐发展的基础上,以《快乐发展课程》为主线,整理出了其特色课程。其中有融合教育课程,通过体育游戏活动、科学探索等各类融合教育活动,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,并接受适宜其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支持,为特殊儿童提供身心发展的空间,使园内儿童具有更强的包容与接纳能力,为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人文环境,并且有各种主题活动,例如传统文化宣扬、艺术形态熏陶等,让孩子身心得到和谐发展。

幼儿园本身要做到“硬件环境”和“软件实力”双发展。“硬件环境”是指幼儿园应是一个儿童乐园,并且是达到一定品质的儿童乐园,让孩子想来幼儿园、爱上幼儿园。“软件实力”是指幼儿园的幼师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幼儿园水平标准,只有师德高尚、富有爱心又聪慧的老师,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持续发展,激发孩子的潜能。

为解决幼儿园发展困境,促进“硬件环境”和“软件实力”双发展,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起了“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”。该计划能在理论上给予支持,通过计划的实施,推动对教育、学习和创新的本质性问题的研究,建立推动学校这一教育的基本载体形成、发展、演化的理论框架,深化对教育发展和创新规律性认识,把握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趋势。更是在政策上给与规划,推动形成对于未来学校的社会共识,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重大的政策建议,为未来学校的实践创设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。并且在实践上,推动一批多种样式的具有未来创新性的中小学、幼儿园的建立,并使在这一探索中形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理念、资源、方案、技术、产品、服务等应用与从城市到乡村的学校。